欢迎来到初中升学网!

手机版 手机版
微信 微信

2021中考现代文阅读常考知识点:鉴赏类问题

来源:初中升学网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18-05-03 18:23:49

  初中升学网整理了关于2021中考现代文阅读常考知识点:鉴赏类问题,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

  初中升学网整理了关于2021中考现代文阅读常考知识点:鉴赏类问题,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  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1) 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需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  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  一般有固定的答题思路:(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或对文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请说说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此题的答题思路:分析该句的修辞作用+具体语境作用。  常见修辞答题如下:  比喻: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拟人:把**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情状(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人物)……的感情。  夸张:夸大 (或缩小)了(事物)的大小(长度、速度、性能等)、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态度(观点、情感)。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引用:(1) 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2)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对偶:使文章节奏鲜明,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4.某段在文中起何作用?  先弄清该段落在文中的位置,再分析其作用。  在文章的开头:①引出下文;②开头点明故事所要描写(说明、议论)的对象;③照应文章标题;④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⑤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在文章中间:①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在文章的结尾:①总结全文;②解释全文主旨;③照应前文;④照应文章标题;⑤引人深思。(需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答案全部都写上,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套用适用的答案)  5.文中画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先分析属于何种描写手法,然后分析其作用:①人物描写(肖语动心):表现了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质);②环境描写:烘托了一种**的气氛,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心理)  6.请分析文中**的形象或文中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从文中检索关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提取出关键词来分析人物性格,并对结果进行加工合并。  7.文章运用了对比(伏笔、象征等的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伏笔、照应等,每一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特定的作用。  对比:**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  象征: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伏笔: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令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故事情节)更加严密。  烘托、渲染:常用来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突出主题。

  相关推荐:  2021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报名时间汇总  2021年全国各地中考体育考试方案汇总  2021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时间汇总

关注初中升学网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中考知识点,应试技巧

助你迎接2021年中考!

本文标题:2021中考现代文阅读常考知识点:鉴赏类问题

本文链接://m.wearston.com/zkbb/show-htm-itemid-15804.html

中考必备相关文章更多>
学校信息更多>
  • 性质:
  • 类型:
  • 招生对象:
  • 学校地址:

快速咨询通道

请选择想要咨询的问题:
地区:
姓名:
电话:

升学指导

手机扫一扫 添加客服

在线预报名

加入群聊

微信扫一扫 立即加群

公众号

扫码获取,最新消息

合作联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