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660303)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等同学力者。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工业机器人或智能控制应用系统的安装、编程、维护、调试、操作、销售及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维护维修与管理、生产管理及服务于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
说明
(1)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专业(技能)方向取得1或2个证书。
(2)各专业(技能)方向还有其他的职业资格证书,如特种作业操作证(电工低压运行维修)等,有从业意向并符合条件的学生可通过考核获取证书。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和产业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1.社会能力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和法制观念;
(2)具有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
(3)具有开拓创新、团结合作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4)具有较强的安全、责任、质量和环境保护意识;
(5)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2. 方法能力
(1)具有自主学习和拓展能力;
(2)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查找维修资料、文献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4)具有较好的逻辑性思维能力。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 具有工业机器人或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安装、调试、使用、维护能力;
2. 具有维护、保养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设备,能排除简单电气及机械故障能力;
3. 具有典型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的现场简单编程、调试、检测、调整工业机器人控制程序能力;
4. 具有工业机器人营销、技术支持能力;
5. 具有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能力;
6. 具有典型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编程调试与维护、保养能力;
7. 具有可编程控制器PLC程序简单编制、调试及系统运行和维护能力;
8. 能读懂机器人应用系统的结构安装图和电气原理图,整理工业机器人应用方案的设计思路,能测绘简单机械部件生成零件图和装配图;
(三)专业(技能)方向——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1、能工业机器人系统常见故障进行检测、排除。
2、能安装、维护工业机器人电气系统。
3、能对典型电气控制系统进行日常维护,能对一般故障进行分析、排除。
4、能进行一般工业机器人系统控制设备的组装(装配、接线)及机电设备的电气安装。
(四)专业(技能)方向——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
1.能对典型自动化系统、智能产品等进行日常维护,能对一般故障进行分析、排除。
2.能安装、维护工业机器人应用控制系统、机电一体化系统系统线路。
3.能进行一般智能设备的组装(装配、接线)及机电设备的电气安装。
4.能对智能设备、系统进行可编程控制器编程、变频器设置和控制。
5.能进行一般自动化电气控制设备的组装(装配、接线)及机电设备的电气安装。
七、主要接续专业
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技术
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
2、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是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实习训练课程,安排在专业(技能)方向课学完之后,可在校内实训室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通过综合实训,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3、顶岗实习
企业顶岗实习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接受一次上岗前的技术工作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企业顶岗实习要结合生产实际。应选择专业对口,生产技术比较先进、设备比较齐全的工厂作为基地。根据该厂的具体情况制定出详细的实习计划。顶岗实习中,要对学生加强纪律教育、劳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对学生的表现和实习报告要作全面考核,成绩列入学生成绩册。
十、教学时间安排
(一)基本要求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累计假期12周,周学时一般为29学时,顶岗实习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合1学时)安排,3年总学时数为3 000~3 300,课程开设顺序和周学时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实行学分制的学校,一般16~18学时为1学分,3年制总学分不得少于170。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以1周为1学分,共5学分。
公共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3,允许根据行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内容和学时。
专业技能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213,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行业企业认知实习应安排在第一学年。
课程设置中应设选修课,其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10%。
教学实施
(一)教学要求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注重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运行现代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技能课
专业技能课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及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并注意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应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专业核心课的教学应以实践为核心,辅以必要的理论知识,以配合就业与继续教育的需求,并兼顾培养学生创造思考、解决问题、适应变迁及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就业或继续教育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实训实习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以及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应重视校内教学实训实习,特别是生产性实训。要在加强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完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同时,积极探索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法。
(二)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教学管理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灵活性,可实行工学交替等弹性学制。要合理调配专业教师、专业实训室和实训场地等教学资源,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十二、教学评价
由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共同实施教学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双证"的获取率和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专兼职教师教学质量,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一)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笔试、作业、课堂提问、课堂出勤、上机操作考核以及参加各类型专业技能竞赛的成绩等。
(二)实训实习效果评价方式
1.实训实习评价
采用实习报告与实践操作水平相结合等形式,如实反映学生各项实训实习项目的技能水平。
2.顶岗实习评价
顶岗实习考核方面包括实习日志、层次、多方面的评价方式。
想了解更多广东中专中职信息,可以关注广东中专中职网(//m.wearston.com/city/20),为您提供更多关于广东中职中专招生简章、报名条件、考试时间、成绩查询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