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冷链物流服务与管理
专业代码:730802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3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主要面向道路运输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等行业的道路货物运输、低温仓储等职业群,培养从事冷链运输调度、冷链配送、冷链仓储、冷链设备维护、冷链市场营销等一线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
1.职业素质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遵守国家和行业相关法律、法规;
(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体能;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3)具有正确的择业观念,敬业爱岗、吃苦耐劳、忠于职守,诚实守信;
(4)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爱护货品、尊重客户;
(5)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较强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
(6)具有严格按照冷链物流操作规程工作的意识和良好的专业作业行为习惯;
(7)具有物流企业安全作业观念、环保节约意识及创新精神;
(8)具备继续学习、自我提高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2.专业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3)了解冷链食品商品学的知识。
(4)了解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相关知识。
(5)熟悉冷链物流管理的知识。
(6)熟悉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相关知识。
(7)掌握冷库及冷藏技术知识。
(8)掌握食品贮藏保鲜相关知识。
(9)掌握冷藏运输技术及应用的相关知识。
3.技术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能够利用冷藏运输技术进行运输操作。
(4)能够熟练使用叉车、地牛、扫描枪等常用物流设备。
(5)能够开展仓储与配送管理、项目运作与管理、冷链物流管理等活动。
(6)能够熟练运用食品贮藏保鲜技术。
(7)能够在冷链仓储、运输、配送和消费过程中应用物联网技术。
(8)能够对冷链企业进行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
11、教学实施
(1)教学要求
公共基础课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定位于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专业技能课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强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提倡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具体采用引导文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角色扮演教学等方法,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将学生的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引导教学、岗位实践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较抽象的原理性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管理
更新教学管理理念,紧密围绕“先教做人,后教做事”的培养原则,坚持和以人为本,把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作为教学管理的出发点。把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作为教学管理的重点,把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作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管理的始终,努力营造一个相互渗透、齐抓共管的育人体系和教学氛围。
完善各教学环节的规章制度,建立质量监控标准。中等职业学校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深化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制度改革,使教学各环节有明确的规定和评价检查标准,为顺利实行教学改革和教学工作规范奠定基础。
更新教学基础设施,各类教学改革项目经费投入(即硬件建设)要服务与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
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推动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的实施。通过组织教师集体备课、说课,开公开课、听评课等。加快教学资源的建设,支撑行动导向型教学的落实。
12、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业评价两部分。
1.教师教学评价
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教学能力评价(综合素养)、教学过程(行为)评价和教学目标评价三部分。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学生评教(综合素养:学生认可度、满意度、教学行为)、教学常规检查(教学过程、教学目标达成)、物流行业企业专家评(教师对生产技能掌控度)等部分。
2.学生学业评价
坚持用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评价应体现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对学生考核评价兼顾认知、技能、情感等多个方面。专业技能课评价方式如下:
(1)职业素养评价。每门专业课技能课学习,均需与相应岗位对应,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与职场要求对应。因此,物流职业素养培养在课程学习中占非常重要地位,学生专业技能课程学业评价中奖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纳入评价。
(2)职业技能评价。职业技能的培养是专业技能课程的重点,评价的重点是基本技能掌握与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学习能力评价。现代物流企业基层岗位对高科技应用能力要求较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知识与技能迁移能力关系到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
上述三类评价可采用观察、口试、笔试、顶岗操作、职业技能大赛、职业资格鉴定等综合评价方式;评价过程中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
13、实训实习环境
本专业应配备校内实训实习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实习室
校内实训实习必须按学校开设的专业方向,具备仓储与配送方向、运输业务方向、国际货代方向和快递业务方向的基础作业能力实训室,物流综合实训室和创业孵化室。
1.基础作业能力实训室
满足仓储与配送方向、运输作业方向、国际货代方向和快递业务方向的基础作业能力实践教学和专项技能训练要求,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基础作业能力实训室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见下表。
(2)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采取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与企业加强深度合作,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学徒式培养模式及滚动轮训等符合学校特点的模式,加大创新力度,发展和完善“校企一体化、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促进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健康发展,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物流技能人才。
14、专业师资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应合理,至少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其中“双师型”教师应不低于60%;有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并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其中本校专业师资除按中职学校专业教师要求外,另加对物流专业教师提出如下职业技能要求:
1.具备物流及相关专业技术职务(非教师系列)任职资格或具备物流及相关专业(工种)技术三级以上等级证书。
2.具备物流企业生产实习1年(累计)以上经历。
3.定期参加所授课程的相关岗位职业资格进修培训。
4.每学年参加、带队指导顶岗实习或专业社会实践活动。
5.定期参加相关专业学术研讨活动,及时掌握本专业前沿信息;每两年至少参加物流专业教师培训学习一次。
想了解更多广东中专中职信息,可以关注广东中专中职网(//m.wearston.com/city/20),为您提供更多关于广东中职中专招生简章、报名条件、考试时间、成绩查询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