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初中升学网!

手机版 手机版
微信 微信

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来源:初中升学网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18-02-23 22:46:49

  一、郑和下西洋   1、目的:为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宣扬明朝国威,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2、时间:1405──1433年

  一、郑和下西洋

  1、目的:为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宣扬明朝国威,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2、时间: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

  3、到达地区: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意义:郑和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远航,为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友好关系作重大贡献。

  5.郑和下西洋的条件:(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2)指南针的广泛使用;(3)郑和勇于探索的精神;(4)明朝造船、航海技术的发达。(5)水手和船工的高超技艺。

  7.中西大航海联系比较

  人物: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地点: 下“西洋”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到达美洲 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次数: 7次 4次 1次

  人数: 27800人 1000~1500人 160人

  船数: 共百余艘 17艘 4艘(一说3艘)

  船只大小:151.8米,宽61.6米 旗舰;100吨,长24.5米,宽6米

  8.思考:请比较一下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有什么不同?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家庭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形态下进行的,自然经济带有封闭性,其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大陆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商品经济带有开放型,目的是为了获得财富。从这个角度看,两人的航海之旅因此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前者促进了中外之间的友好交流,而后者不仅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更重要的还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戚继光抗倭

  1、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侵袭中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它们为“倭寇”。

  2、明朝中期,明政府派戚继光抗击倭寇的进攻(浙江台州),戚继光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思考: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1)戚继光进行的抗倭斗争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事业,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2)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直到1999年12月20日,澳门才回归祖国怀抱。

本文标题: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本文链接://m.wearston.com/zkbb/show-htm-itemid-6426.html

中考必备相关文章更多>
学校信息更多>
  • 性质:
  • 类型:
  • 招生对象:
  • 学校地址:

快速咨询通道

请选择想要咨询的问题:
地区:
姓名:
电话:

升学指导

手机扫一扫 添加客服

在线预报名

加入群聊

微信扫一扫 立即加群

公众号

扫码获取,最新消息

合作联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