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初中升学网!

手机版 手机版
微信 微信

初一年级历史中国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初中升学网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18-05-06 09:13:49

  七年级历史复习测试  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

  七年级历史复习测试

  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局面开始于

  A.禹 B.启 C.桀 D.周武王

  3.下列国王中,生性残暴并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有①夏桀②商纣③周厉王④周幽王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帝王中,能任用贤能,并使国家强大起来的有①商汤②周文王③齐桓公④晋文公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5.牧野之战,商朝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商纣王军队数量少 B.商纣王荒淫奢侈,残暴无道

  C.周文王重用贤能国力强大 D.少数民族犬戎的进攻

  6.西周的都城在今

  A.河南登封  B.河南安阳 C.陕西长安  D.河南洛阳

  7.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②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③诸侯国受分封同时必须向周天子进义务。④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8.下图反映的是周朝严格的等级制度.其中处于第二等级的是

  A.诸侯 B.卿大夫 C.士 D.国人

  9.中国历史有了确切纪年的时间是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841年 C.771年 D.公元前770年

  10.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产生的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11.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称为甲骨文

  ②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④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3.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它是出土于安阳殷墟的司母戊鼎②它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③

  它上面铸有497个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长金文④它的名称是四羊方尊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4.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最主要原因是

  A.领土广阔经济富庶 B.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C.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D.召集诸侯会盟

  15.决定晋文公中原霸主地位的战役是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16.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走向统一   B.战争频繁 C.诸侯争霸   D.王室衰微

  17.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有

  ①铁农具的使用与普及②牛耕的使用与推广③地主和农民两个阶级的产生④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8.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成都平原盛行一种独特的“三星堆”文化,它属于(  )

  A.旧石器文化  B.青铜文化  C.新石器文化  D.铁器文化

  19. 下列关于我国历法方面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的农历,又叫“殷历”,是比较完备的历法

  B.战国时期,将一年分为12个月,有大小月之分和闰月之说

  C.相传在八千年前的夏朝,我国就已有了完备的历法

  D.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20.右图人物是

  A.屈原   B.李冰 C.扁鹊   D.韩非子

  21. 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B.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

本文标题:初一年级历史中国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本文链接://m.wearston.com/zkbb/show-htm-itemid-16133.html

中考必备相关文章更多>
学校信息更多>
  • 性质:
  • 类型:
  • 招生对象:
  • 学校地址:

快速咨询通道

请选择想要咨询的问题:
地区:
姓名:
电话:

升学指导

手机扫一扫 添加客服

在线预报名

加入群聊

微信扫一扫 立即加群

公众号

扫码获取,最新消息

合作联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