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初中升学网!

手机版 手机版
微信 微信

北师大版初一年级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

来源:初中升学网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18-05-04 09:00:49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  本试卷共两大部分,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

  本试卷共两大部分,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曹操诗歌《蒿里行》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

  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代 D.战国时代

  2.官渡古战场的遗址应该在今天的   ( )

  A.河南省 B.河北省 C.湖北省 D.湖南省

  3.官渡之战中,曹军获胜的关键因素是  ( )

  A.准备充分 B.兵力强大 C.战术得当 D.粮草充足

  4.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的“志向”是 ( )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这句诗赞扬的是( )

  A.曹操  B.管仲 C. 商鞅 D.诸葛亮

  6.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7.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位于

  北方的政权是  ( )

  A.西晋

  B.魏

  C.蜀

  D.吴

  8.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分裂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9.巨鹿之战、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是( )

  A.以少胜多 B.战术上采取偷袭方式获得成功

  C.以众胜寡 D.战术上采用火攻方式获得成功

  10.西晋末年出现的大规模的移民潮,其迁徙的主要方向是:(  )

  A、向东  B、向西   C、向南  D、向北

  11.公元198年,洛阳郊外的几户农家,相约迁往江南。下列有关他们南迁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C.为躲避内迁少数民族侵扰

  D.江南地区还没有得到开发,荒地多,有发展空间

  12.淝水之战交战双方是( )

  A.西晋 匈奴 B.东晋 前秦

  C.东晋 北魏 D.宋 前秦

  13.以下列举的历史上对重用人才的事例符合史实的有( )

  ①商汤任用伊尹做大臣,治理国家 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壮大实力 ③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发展国力 ④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图治,使国家迅速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4.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受到北方其他民族的侵扰 B.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

  C.扩大鲜卑族的影响 D.学习和接受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15.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C、使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16.洛阳号称为“九朝古都”,在从夏到南北朝这一历史阶段,曾经建都洛阳的朝代有( )

  ①东周 ②东汉 ③西晋 ④北魏 ⑤曹魏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

  17.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的作者是( )

本文标题:北师大版初一年级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

本文链接://m.wearston.com/zkbb/show-htm-itemid-15865.html

中考必备相关文章更多>
学校信息更多>
  • 性质:
  • 类型:
  • 招生对象:
  • 学校地址:

快速咨询通道

请选择想要咨询的问题:
地区:
姓名:
电话:

升学指导

手机扫一扫 添加客服

在线预报名

加入群聊

微信扫一扫 立即加群

公众号

扫码获取,最新消息

合作联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