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初中升学网!

手机版 手机版
微信 微信

初一年级历史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测试题

来源:初中升学网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18-05-01 20:45:49

  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元谋

  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元谋人的生存年代及发现地点。

  2、了解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及发现地点、体质特征、制造和使用石器、天然火的使用、群居生活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3、了解山顶洞人的有关知识,知道他是比北京人更进步的远古人类。

  4、知道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迹最多的国家。

  5、了解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

  6、通过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来培养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我国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 )

  A 18000年前 B 20万年前 C 70万年前 D 170万年前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A 直立行走 B 制造工具 C 使用语言 D 造屋定居

  3、北京人制造和使用的劳动工具是:( )

  ①弓箭 ②陶器 ③打制石器 ④磨制石器

  A ①③ B ②④ C ③ D ①②③④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北京人的生活:( )

  A 会直立行走 B 使用打制石器 C 会钻木取火 D 过着群居生活

  5、获知元谋人会使用火是通过:( )

  A 神话传说 B 大胆想象 C 历史文献 D 遗骨遗物

  6、北京人与元谋人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

  A 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B 人工取火御寒 C 过着群居生活 D使用打制石器

  7、有关山顶洞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其面貌还保留着一些猿的特征 B 已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制作骨针

  C 集体居住在山洞里 D 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8、山顶洞人是比北京人更进步的远古人类,是因为:( )

  A 手脚有明显分工 B 距今年代比北京人近

  C 懂得人工取火 D 过着群居生活

  9、对北京人用火的提法不正确的是:( )

  A 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 B 北京人用火烧烤、御寒、照明等

  C 北京人会用火但不会管理火 D 北京人用火驱逐野兽,又增强了体质

  10、山顶洞人抵御野兽的攻击,最可能使用的武器不包括( )

  A 石器  B 木棒 C 火把  D 弓箭

  二、课堂回顾

  1.配一配

  请将下列生产技术的进步与取得这些进步的远古人类进行搭配,答案是不定向的。

  A 最早使用石器 ① 元谋人

  B 制造不同用途的石制工具 ② 北京人

  C 掌握磨制石器的方法 ③ 山顶洞人

  D 学会人工取火

  E 使用天然火

  F 缝制衣物

  G 会制造装饰品

  2. 问答题:

  有人说“劳动创造了人”,这句话对吗?为什么?(请你举例说明)

  三、课堂延伸

  考古学家对北京人遗址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北京人的生活情况。现在我们知道的北京人化石材料有: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头盖骨6个,头骨碎片、下颌骨、牙齿、肢骨碎片、胫骨等,分属40多个不同年龄的个体。同时还有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的灰烬,其中兽骨化石除犀牛、羚羊、斑鹿、牛、虎、豹、狼外,还有已经灭绝了的剑齿虎、肿骨鹿等……

  1.请根据有关资料,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

  2.北京人喝过开水吗?说一说你的根据是什么。

  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房屋特点、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品种、饲养的禽畜品种、生产工具,半坡聚落概貌,以及半坡人的彩陶艺术。

  2、通过比较半坡、河姆渡人在生产生活方面与前人的不同,了解他们所取得的进步。

  3、了解以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为代表的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能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①北京人 ② 山顶洞人 ③ 河姆渡人 ④ 半坡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下列关于半坡氏族聚落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会制造彩陶,鱼纹彩陶盆是其代表作之一

  B 学会了种植白菜、芥菜等农作物

  C 会建造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

  D 圈养猪、狗等家畜

  3、同半坡聚落相比较,河姆渡居民最大的贡献是:( )

  A 学会了饲养水牛、猪、狗

  B 妇女在氏族生活中的地位很高

  C 会制造精美的彩陶

  D 培育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

  4、我国最早会建造干栏式房屋的居民生活在:( )

  A 长江流域 B 黄河流域 C 北京周口店 D 珠江流域

  5、半坡居民在生活中可能食用的食物包括:( )

  ① 水稻 ② 白菜或芥菜等蔬菜 ③ 鱼 ④ 猪肉 ⑤ 粟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6、最早会挖掘和使用水井的早期人类是:( )

  A 元谋人 B 半坡居民 C 北京人 D 河姆渡居民

  7、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表现在:( )

  ① 种植农作物,开创原始农耕文化

  ②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 学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④ 会制作陶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8、对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共同之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处于同一生活流域

  B 都种植原始农业,兼有饲养、渔猎采集等经济活动

  C 都会建筑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D 都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9、对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不同表述正确的是:( )

  A 半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河姆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

  B 半坡聚落居住的房屋为半地穴式结构,河姆渡聚落居住的房屋为干栏式结构

  C 半坡聚落主要种植粟,河姆渡聚落主要种植水稻

  D 半坡聚落已会制造黑陶作品,河姆渡聚落会制造彩陶

  10、下列国家中最早栽培水稻和粟的是:( )

  A 印度 B 中国 C 埃及 D 泰国

  二、课堂回顾

  材料一: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文物,普遍发现了稻谷、谷壳、稻杆和稻叶等堆积物,厚度从一二十厘米到三四十厘米,最厚处达七八十厘米。从完整谷粒外形看,属于栽培的籼稻稻谷,距今约6700——6900年,比号称世界最古老的稻谷——泰国奴奴塔克遗址出土的稻谷还要早数百年。这些遗物分布在400平方米的范围内,说明这时有丰富的粮食储存物。

  材料二:在半坡遗址中也发现有谷物的皮壳,是比较耐旱的粟的皮壳。关于粟的起源,说法不一,有人认为起源与埃及或印度。但许多学者认为后两种说法缺乏考古证据。墨西哥和欧洲虽有粟的发现,但年代均较中国晚。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2、会引发原始居民生活发生哪些变化?

  三、课堂延伸

  1.设想自己是一位导游,要带游客参观河姆渡博物馆,请你准备一份精心的讲解。

  2.古建筑探究:

  经古建筑学家鉴定,河姆渡先民的住房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干栏式建筑。因为河姆渡当年是沼泽地带,地面潮湿,所以先民先是在地上打桩,在上面架设地梁,铺上木板,构成架空的居住面,在四周排起密密的木桩作墙,然后立柱架梁盖顶。这种底层高于地面,即防潮又能防止野兽侵袭的“干栏式”建筑是我国南方传统木构建筑的祖源,至今华南有些地区仍存在。你能根据专家的介绍把河姆渡房屋画出来么?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通过了解炎帝和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所作出的贡献,认识到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

  2、通过了解尧舜的“禅让”,知道从尧开始,取得首领位置的方式是通过部落民主推举产生的。

  3、通过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认识大禹具备的品德和对中华民族作出的巨大贡献。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被人们尊称为神农氏的是:( )

  A 炎帝 B 黄帝 C 尧 D 舜

  2、下列成就被人们誉为是黄帝发明的是:( )

  A 发明陶器 B 开辟集市 C 发明车船 D 发明医药

  3、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是:( )

  A 尧 B 舜 C 禹 D 鲧

  4、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

  A 中国人善于想象 B 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

  C 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 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5、传说中的哪位部落联盟首领在位时,我国的原始社会走向了尽头( )

  A 尧 B 舜 C 禹 D 启

  6、炎帝和黄帝是下列哪一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

  A 黄河流域 B 长江流域 C 珠江流域 D 闽江流域

  7、被称为“人文始祖”的是:( )

  A 黄帝和炎帝 B 尧 C 舜 D 大禹

  8、传说中“大禹治水”的“水‘,你认为应该是:( )

  A、黄河 B 长江 C 淮河 D 珠江

  9.相传,炎帝为后世的发展奠定基础的主要发明有:( )

  ①教人农耕 ②发明医药 ③发明文字 ④开辟集市 ⑤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0、与“禅让”制有关的部落联盟首领有:( )

  ①黄帝 ②尧 ③舜 ④禹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二、课堂回顾

  将下列内容填写完整:

  在发明文字以前,中华民族的祖先用 的方式,叙述先辈们脱离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历程。这些以「三皇」(三皇: )、「五帝」(五帝: )为主要脉络的古代传说,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从 走向部落、部落联盟,并逐步发展成民族和 的历史轨迹。此外,中国的文明传说是起源于 时代。因此人们常以「 炎黄 」代表中华民族的祖先。尧舜时期,洪水泛滥为害禹治水, 为治理洪水「 居外十三年, 」。禹用 治水,导小水入于川,导川水至于海﹔不仅消除了洪水,还为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后来舜推举禹为他的继承人。以后,经过夏、商、周三代的发展,中华文化模式逐渐定型。历史上把代表这一文化模式的族群,称为「 」。

  三、课堂延伸

  1.谜语竞猜:

  千头万尾一条虫(打一历史人物)

  山下有条虫,像龙不是龙(打一传说中人物名)

  2.请你找资料探究,为什么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第4课 破解彩陶之谜

  ——学习与探究之一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通过收集、观察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图片及资料,来了解彩陶的造型、颜色和图案,分析彩陶的用途,想象先民的生产、生活情景。

  2、通过亲手尝试制作陶器作品,加强对陶器的认识,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看图说话:

  1、图片欣赏:

  2、请根据图片和表格内容大胆想象和猜测,将你的想法填入下表,并和你的同学交流:

  陶器名称造型及颜色用途美学的角度

  人形陶罐

  小口尖底瓶

  人面鱼纹彩陶盆

  舞蹈纹彩陶盆

  3、通过课堂交流,以上原始陶器作品你最喜欢哪一个?

  半坡遗址出土的小口尖底瓶为什么做成那个样子?如果用这个瓶子去河里汲水,会出现什么奇妙的现象,为什么?

  二、课堂回顾

  史海破迷

  1、陶器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2、彩陶中的颜色(例如:红色、黑色……)是从何而来?

  三、课堂延伸

  1、请有条件的同学亲自去尝试制作一个陶器(可以把作品的图片贴上,也可以把你的设计画出来)

  2、在动手实验中,你遇到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收获吗?

  [ 单元综合测试(B)]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分值:100分 时间:45分钟)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60分)

  1.有关中国原始人类分布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

  B.黄河长江确实是中华人类母亲孕育中华远古文明之地。

  C.呈现无规律的分布,适应性很强。

  D.分布很广,但主要集中在大河流域,便于生存。

  2.以下不是北京人使用天然火目的是( )

  A.烧烤食物 B 照明 C 御寒 D 娱乐

  3.假如你在影片中看见中国原始人类戴上石珠饰品,可以推测可能最早会使用的是( )

  A.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现代人类

  4.以下最有生存能力的是( )

  A.猿猴 B 北京人 C 元谋人 D 山顶洞人

  5.下列的人类远古遗址,位于长江流域的是( )

  A.山顶洞人 B.元谋人 C.蓝田人 D.北京人

  6.“劳动创造人本身”说明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A.直立行走 B.制造工具 C.使用语言 D.造屋定居

  7.下列各项不符合“北京人”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是(  )

  A.群居生活  B.人工取火  C.使用简单语言  D.制造使用简单工具

  8.北京人制造和使用的劳动工具是( )

  ①弓箭 ②陶器 ③打制石器 ④磨制石器

  A ①③ B ②④ C ③ D ①②③④

  9.根据目前考古发掘,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

  A北京人 B蓝田人 C元谋人 D丁村人

  10. 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11. 中国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是 ()

  A尧 B舜 C禹 D鲧

  12 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水井的原始居民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13.小红家有复制的鱼纹陶盆,小丽认为:它如果是真品肯定最早是( )生产的。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14.上题中提到的鱼纹陶盆是( )

  A.彩陶  B.黑陶  C.白陶  D红陶

  15.一位同学拿着已经做好的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考同桌它们有什么不同,以下回答不正确的是( )

  A.使用时间不同: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 B 制作方法不同:打与磨

  C.劳动效用不同 D 形状是不同的:圆形与方形

  16.华夏族形成的基础是( )

  A.尧的部落联盟   B.禹的部落联盟第四课

  C.蚩尤的部落联盟  D.黄帝和炎帝的部落联盟

  17.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使“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的国王是( )

  A.舜  B.尧  C.禹  D.启

  18.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取得的几项重要成就是( )

  ①种植粟 ②能制造陶器 ③种植水稻

  ④铸造铁器 ⑤发明瓷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⑤

  19.此图反映了谁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

  A.黄帝 B.尧 C.舜 D.炎帝

  20.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的建立者是( )

  A.尧 B.舜 C.禹 D.启

  二、材料分析(10分)

  1.“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之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原文大意:上古时代,人们住在野外的山洞里。后来圣人建造房屋,改变了居住环境,人们住进去躲避风雨。

  分析回答:什么时期什么人开始造房屋?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

  2.请阅读下列材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成果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是谓小康。

  请回答:

  1、上述资料所讲的两个时代有什么不同?

  2、文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的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

  3、从第二段资料看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

  4、两者相比你认为哪一种是进步的?你喜欢哪一种?

  三、问答题(20分)

  1.以史为镜(10分)

  “大禹治水”是造福于炎黄子孙的伟大功业,对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谈谈大禹治水给你的启示。

  2.探究园地(10分)

  课题:观察人面鱼纹彩陶盆。想一想彩陶盆上为什么要刻上这些神秘的图案,这些图案象征着什么?

  (1)写出你选用的研究方法。

  (2)将你的研究结果整理成文字。

  [探究训练(C)]

  一、时光隧道:

  1. 如果你有一个时光机,可以回到过去,你会探访哪个时期的上古人类?为什么?

  2. 如果要你带一件东西送给他们,你会带什么?

  3.如果要你带一件东西回来,你会带什么?

  二、说图解话:

  根据图片所提示请你写出半坡“半地穴式”制作过程,并说明他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三、情境再现

  走进山顶洞(以第一人称描述山顶洞人的生活或劳动情境)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夏朝建立的基本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2、了解夏朝的建立、商汤灭夏、商朝的建立、盘庚迁都、武王伐纣、西周的建立、西周的灭亡等基本知识,说出夏、商、西周三朝的更迭顺序。

  3、能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能概括出其相似之处。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下面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

  A 禹传位给伯益 B 禹传子,家天下 C 舜传位给禹 D 启打败有扈氏

  2、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于( )

  A 公元21世纪 B 公元16世纪 C 公元前21世纪 D 公元前16世纪

  3、被后代称作殷的朝代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4、将商朝都城迁到殷的商王是( )

  A 商汤 B 武丁 C 盘庚 D 商纣

  5、在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的朝代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6、奠定西周建立的重要战争是:( )

  A 阪泉之战 B 打败有扈氏 C 逐鹿之战 D 牧野之战

  7、被少数民族犬戎攻破都城灭亡的国家是:( )

  A 东周 B 西周 C 商朝 D 夏朝

  8、东周建立的时间是:( )

  A 公元771年 B 公元前771年 C 公元前772年 D 公元前770年

  9、下列对夏商西周的社会生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夏朝、商朝、西周、东周的第一位统治者分别是启、汤、武王、平王。

  B 夏朝筑有城堡宫殿,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行政机构,所以它被看作是我国第一个国家。

  C 商朝的地域和影响远远超过夏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D 西周的全国土地归周王所有,各级贵族和平民从周王那里分到土地,只有使用权,不能转让和买卖。

  10、下列对夏商西周的灭亡叙述正确的是:( )

  A 统治不得民心是他们灭亡的共同原因。

  B 夏朝最后一个国王纣荒淫无道,激化了社会矛盾。

  C 商朝末年国王桀奢侈残暴,自比太阳,引起人民不满。

  D 西周末代统治者周平王烽火戏诸侯,最后得不到人民的支持而亡国。

  二、课堂回顾

  1.材料分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

  ——《礼记》

  1、材料一讲的是哪一个时期?材料二讲的是哪一个时期?

  2、这两个时期有什么不同?

  2、问答题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王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

  (提示:解答时还要掌握两个概念的实质:禅让制——民主制度;世袭制——专制制度)

  三、课堂延伸

  假如你是诸侯王,你愿意听从周王的号令么?如果不听从,是什么样的环境影响你的抉择?

  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西周分封制实行的原因、主要内容、作用。

  2、了解夏、商、西周的统治阶级是通过军队、刑法等暴力镇压与思想上的礼仪教化等双重手段来统治人民的。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分封制开始实施是在:(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西周时期诸侯对周王的义务的是( )

  ①交纳贡赋 ②交纳租赋 ③派兵作战 ④服从命令

  ⑤治理诸侯国 ⑥朝觐与服役 ⑦保卫周王

  A.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④⑤⑥⑦① C ①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④⑤⑥⑦

  3、西周分封制的分封对象不包括:( )

  A 亲戚 B 功臣 C 前代贵族后裔 D 少数民族部落首领

  4、下列属于西周时期统治阶级的是:( )

  A 民 B 士 C 众 D 庶人

  5、被驱使进行大规模的集体劳动,一般拥有生产工具和家庭副业,是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符合以上条件的是:( )

  A 诸侯 B 士 C 平民 D 奴隶

  6、下列对奴隶的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 奴隶主要来源于战俘和触犯刑法的罪犯

  B 他们毫无人身自由,但生命要得到保障

  C 贵族强迫他们去做苦役,等他们有了钱就可以给自己赎身,摆脱可怕的生活

  D 奴隶的身份不会世袭

  7、“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 人祭 B 人殉 C 牛祭 D 牛殉

  8、有特权在触犯刑法后交纳一定数量的赎金就可以免刑的人是:( )

  A 农夫 B 工匠 C 奴隶 D 卿大夫

  9、夏商西周国家统治人民的手段有:( )

  ①分封制 ②军队 ③刑法 ④礼仪教化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0、统治阶级通过哪一种礼仪活动教育感化民众,维护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 )

  A 祭祀天地 B 祭祀祖先 C 祭祀社稷 D 祭祀神灵

  二、课堂回顾

  1.材料分析: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原文大意:将同姓子弟亲戚分封为地方诸侯,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

  周文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

  原文大意:周朝分封了许多同姓子弟为诸侯,但是后代疏远了,诸侯之间象仇敌一样彼此进攻,就连周天子都不能禁止。

  读了这两段材料后,你认为分封制能不能保证周天子对广大疆域实行长久牢固的统治?你认为我们国家今天的政治制度与西周分封制有什么不同?

  2.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在河南安阳发掘出十一个商朝王陵,王陵里埋着很多陪葬的人,武官村里陪葬的人有300人,还有大量牲畜。

  材料二  在安阳,发现了191座祭祀坑,人骨一千多具,其中绝大多数是15岁到35岁的青壮年男女。他们死得很惨,有的被肢解,有的被腰斩……

  ①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商朝的什么事实?

  ②这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奴隶怎样的生活处境?

  三、课堂延伸

  1、我国是世界著名的“礼仪之邦”,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一定的礼仪规范,比如清明节我们都要去扫墓,表达我们对先人的追思。现在请你去采访周围的长辈,找一找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礼仪规范,将你所了解的礼仪规范和同学进行交流,议一议这些礼仪制度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2、“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子”是我国民间的一句俗语,你知道为什么皇帝会更喜欢他的长子吗?

  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

  2、知道春秋五霸与 战国七雄的名称,并能在春秋列国形势图和战国形式图上找出其相对应的地理位置。

  3、知道齐桓公称霸及其条件,晋楚争霸,晋分三家,合纵连横等历史事实,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诸侯争霸的作用。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春秋五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

  A 楚庄王 B 宋襄公 C 齐桓公 D 晋文公

  2、在争霸斗争中,遭到彻底失败的是:( )

  A 宋襄公 B 晋文公 C 越王勾践 D 吴王阖闾

  3、正式承认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的是:( )

  A 城濮之战 B 葵丘之盟 C 长平之战 D 问鼎中原

  4、齐桓公任用的改革家是:( )

  A 姜尚 B 管仲 C 吴起 D 商鞅

  5、齐桓公发展齐国势力的口号是:( )

  A 改革内政 B 发展生产 C 尊王攘夷 D 改革军制

  6、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决定性战役是:( )

  A 葵丘之战 B 城濮之战 C 马陵之战 D 长平之战

  7、战国时期的韩、赵、魏是从哪一个诸侯国中分裂出来的:( )

  A 齐国 B 楚国 C 秦国 D 晋国

  8、战国七雄中位于最南边的国家是:( )

  A 楚国 B 燕国 C 秦国 D 齐国

  9、下列哪一个成语与晋文公有关:( )

  A 卧薪尝胆 B 问鼎中原 C 退避三舍 D 老马识途

  10、朝秦暮楚这一个成语出自于春秋战国时期的:( )

  A 诸侯争霸 B 三家分晋 C 周王室衰微 D 合纵连横

  二、课堂回顾

  1、材料分析题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阅读材料回答:

  ①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②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③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

  2、学习利用历史典故识记历史知识。本课历史典故较多,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如“管仲相齐”、“葵丘会盟”、“退避三舍”、“尊王攘夷”、“卧薪尝胆”、“纸上谈兵”、“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等。你还知道其他么?

  3、填图乐园

  请在下图方框中填出“战国七雄”的名称。

  三、课堂延伸

  1.成语对应(请将下列成语与相关的历史事件用线相连)

  朝秦暮楚 相传燧人氏用人工方法生火

  钻木取火 西周时大量的奴隶被集中在贵族的田地里劳动

  千藕其耘 春秋时楚庄王数次挥师北上,打败晋国

  问鼎中原 战国七雄为了各自利益时而“合纵”时而“连横”

  2.如果你是春秋时期的一位诸侯,想做霸主,你需要哪些条件,你又会怎样去争霸主之位?

  第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牛耕的使用,在生产上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

  2、在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等史实的基础上,认识社会变革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战国时期引起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 )

  A 各国之间频繁的战争 B 铁器牛耕的普遍使用

  C 各国的社会变革 D 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2、“千耦其耘”的劳动场面出现在:( )

  A 西周 B 春秋 C 战国 D 秦朝

  3、我国铁制农具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是在:( )

  A 商朝 B 西周 C 春秋 D 战国

  4、战国时期,我国耕作技术的一大进步是指:( )

  A 集体耕种 B 个体劳动 C 铁器的使用 D 两牛牵犁的使用

  5、“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现象出现于:( )

  A 商朝 B 西周 C 春秋 D 战国

  6、战国时期,首开变法之风的是:( )

  A 魏国 B 楚国 C 韩国 D 秦国

  7、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

  8、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 楚悼王——邹忌 B 魏文侯——吴起 C 秦穆公——商鞅 D 秦穆公——申不害

  9、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不属于富国措施的是:( )

  A 编制户口,加强刑法 B 奖励生产 C 承认土地私有 D 统一度量衡

  10、商鞅变法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

  A 统一度量衡 B 奖励军功 C 奖励生产 D 推行县制

  二、课堂回顾

  1.问答题

  试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分析战国时期农业生产能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

  2.材料阅读

  甘龙、杜挚和顽固大臣反对商鞅变法的主张,他们的意见如下:

  甘龙:聪明的人是不会通过变法法令来治理国家的,采取旧法治理,官吏熟悉百姓也安定啊!

  杜挚:不是非常有利,就不能变法,没有十足的把握,也不能变法。用古人的法令,是没有错误的。

  顽固大臣:秦国怎样才能富强?怎样控制人民?如何解决经济混乱?如何削弱地方势力?

  ——原文见《史记•商君列传》

  假如你是商鞅,你怎样才能驳倒上述观点,说服秦孝公变法。

  三、课堂延伸

  1、今天在你的家里或农村里看到的还有与当时相似的农具吗?你会使用么?从中你会想到什么?

  2、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失败了。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射死在楚王的尸体前;商鞅在秦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处以极刑。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些现象?又如何认识这些改革者的遭遇呢?这些历史事实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启示呢?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学习,明白他们的含义,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2、通过学习司母戊鼎,搜集青铜器的有关资料和图片,加深青铜艺术这一文化瑰宝的认识。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我们今天的文字来源于:( )

  A 金文 B 小篆 C 甲骨文 D 陶器上的符号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3、猜一猜下列甲骨文是十二生肖中的哪一种?( )

  A 虎 B 鼠 C 兔 D 蛇

  4、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

  A 司母戊鼎 B 四羊方尊 C 青铜立人像 D 青铜编钟

  5、下列不是青铜器合金的是:( )

  A 铜 B 锡 C 铝 D 铅

  二、课堂回顾

  1. 下图这件青铜器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被称为_____________,重800多公斤,是_____朝青铜器的代表作。

  三、课堂延伸

  看生肖,说历史

  1.选择你自己的生肖。学者画出来

  2.由上可以看出甲骨文是什么文字?反映什么朝代什么历史现状?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

  2、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3、分析百家争鸣产生的时代背景。

  4、结合各派的学术观点来讨论现实问题,加深对各派学说的理解和应用,在辩驳中学会吸收对方思想的精华。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下列哪一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

  A 私学的兴盛 B 诸侯国的兼并战争 C 社会大变革 D 士人的解放

  2、在下面这些思想家中,你认为不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

  A 孔子 B 老子 C 荀子 D 孟子

  3、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庄子

  4、孔子的言论已记载在:( )

  A 《春秋》 B《论语》 C《诗经》 D《尚书》

  5、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并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学说是:( )

  A 道家 B 法家 C 墨家 D 儒家

  6、后被秦始皇所采用的学说是:( )

  A 道家 B 法家 C 墨家 D 儒家

  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8.提出“温故而知新”主张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荀子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C.孔子提出了“仁政”学说   D.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

  10.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频繁的争霸战争  B.学术繁荣 C.社会大变革    D.新兴地主阶级产生

  二、课堂回顾

  1.材料分析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谈谈你对孔子这句话的理解,从中你受到什么启示?

  2.填表总动员

  请你填完整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一览表

  流派人物历史时期主要思想代表作品及影响

  儒家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言论收在《论语》中。

  孟子战国时期民贵群轻,仁政,保护资源

  荀子战国时期制天命而用之

  道家老子春秋晚期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道家学派创始人,著《道德经》

  庄子战国时期鄙视富贵利禄,痛恨不公平

  墨家墨子战国初期

  法家韩非战国末期反仁政、倡法治、中央集权著《韩非子》

  兵家孙武春秋晚期著《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孙膑战国时期战胜而强立,敌天下服

  三、课堂延伸

  1.东湖中学是一所新建成的美丽校园,可是,总有一些同学不能自觉保护这美好的校园环境,例如,校园里原本洁白的墙壁已留有脚印、球印;光洁的地板粘上了口香糖。作为东湖中学的学生,请你用儒家道德教育、法家规章制度、道家自我觉悟的观点,为保护校园环境提出你的建议。

  2.合作探究学习

  在诸子百家中,你最欣赏哪种观点。为什么?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理位置和功效,知道李冰父子在水利工程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

  2、知道编钟的出土地点,认识战国时期高超的音乐水平。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填填看〗

  ⒈战国时期,秦蜀郡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______________,200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______________,它的复制品已在2001年被联合国永久收藏,复制品被命名为“中华世纪鼎”。

  2.战国时期,秦蜀郡守____父子主持修建了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____。200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湖北随县出土了我国战国青铜曾侯乙____。这些乐器的大量出土,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了很高水平。

  4、 都江堰的作用最准确的说法是 ( )

  A防洪排水 B防洪蓄水

  C防洪灌溉 D蓄水防旱

  〖合作探究学习〗

  5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对郫县有什么好处?

  二  课堂回顾

  这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水利工程示意图

  ①这个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

  ②它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③你能说出“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这几部分的作用吗?

  ④它为什么会在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呢?

  三、课堂延伸

  “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

  1.请你翻译古文

  2.说的是什么地方?

  3.为什么是天府呢?

  第12课 了解身边的“历史”

  ——学习与探究之二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学会收集材料、调查探究等方法,了解自己身边的历史.

  2、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

  3、通过了解身边的历史,切身感受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进步,激励学生察往知来,与时俱进,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请你设计一个“了解身边的历史”的活动方案:

  调查主题:

  调查方法:

  调查内容:

  二、课堂回顾

  1、什么是了解调查法?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调查历史的方法?

  2、通过本课,你学会了哪些展示调查结果的方法?

  三、课堂延伸

  通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关于身边的历史,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

  [ 单元综合测试(B)]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分值:100分 时间:45分钟)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60分)

  1. 被后代称作殷的朝代是 ( )

  A、夏 B、商 C、西周 D 、东周

  2. 战国时期秦国的张仪、魏国的公孙衍属于 ( )

  A、儒家 B、法家 C、纵横家 D、道家

  3 商鞅变法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 )

  A、统一度量衡 B、奖励军功 C、奖励生产 D、推行县制

  4 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

  5 下列哪一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 )

  A、私学的兴盛 B、诸侯国的兼并战争

本文标题:初一年级历史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测试题

本文链接://m.wearston.com/zkbb/show-htm-itemid-15547.html

中考必备相关文章更多>
学校信息更多>
  • 性质:
  • 类型:
  • 招生对象:
  • 学校地址:

快速咨询通道

请选择想要咨询的问题:
地区:
姓名:
电话:

升学指导

手机扫一扫 添加客服

在线预报名

加入群聊

微信扫一扫 立即加群

公众号

扫码获取,最新消息

合作联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