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初中升学网!

手机版 手机版
微信 微信

初一年级历史上册期终复习(材料解析题1)

来源:初中升学网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18-05-01 12:27:49

  1、材料:“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1)这首诗的前两句指什么事件?  答:

  1、材料:“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1)这首诗的前两句指什么事件?

  答:汉武帝反击匈奴。

  (2)这首诗的后两句指什么事件?当时的西汉皇帝是谁?

  答:昭君出塞;汉元帝。

  (3)试列举出两汉时期抗击匈奴的著名将领。

  答:卫青、霍去病、窦固、窦宪。

  (4)作者对这一事件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答:赞许;因为昭君出塞使边境保持了较长的安定时间,为汉匈两族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据《汉书·张骞传》载,张骞接受出使西域的使命后,与堂邑父等百余人出陇西,途经匈奴,被匈奴捉住,拘留了十几年,强迫他娶匈奴妻子,生儿育女,“然骞持汉节不失(保持汉朝的节操)”。后来,张骞乘匈奴不备,率众脱逃,辗转到达大月氏。从大月氏回来,张骞见北道危险,改走南道,不料又被匈奴捉住,扣留了一年多,直到单于病死,匈奴贵族为争夺统治权发生内乱,他才带着匈奴妻子与堂邑父一起逃回汉朝,历尽了千辛万苦。这时已是公元前126年了。

  (1)张骞第一次通西域的时间是哪年?通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答:公元前138年,联合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2)材料三中的内容反映了这次出使遇到了什么艰难?请你列举出此行遇到的艰难险阻还有哪些?

  答:两次被匈奴人扣押。要经过荒无人烟的沙漠、戈壁,自然条件险恶。

  (3)这次出使西域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有何意义?

  答: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因为大月氏西迁已久,生活安定,不愿与汉朝一起进攻匈奴。这次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张骞了解了西域的情况,反映了西域各族希望同汉王朝往

  (4)张骞通西域后,中国同西方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开通。其路线是( A )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西亚---欧洲

  B、长安---今新疆---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C、长安---今新疆---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D、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欧洲---西亚

  (5)丝绸之路开辟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丝绸之路”的开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它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流传的桥梁。

本文标题:初一年级历史上册期终复习(材料解析题1)

本文链接://m.wearston.com/zkbb/show-htm-itemid-15481.html

中考必备相关文章更多>
学校信息更多>
  • 性质:
  • 类型:
  • 招生对象:
  • 学校地址:

快速咨询通道

请选择想要咨询的问题:
地区:
姓名:
电话:

升学指导

手机扫一扫 添加客服

在线预报名

加入群聊

微信扫一扫 立即加群

公众号

扫码获取,最新消息

合作联系

Baidu
map